3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城乡融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的重要作用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四川将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聚力推进小城镇差异化发展。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强,具体体现在哪里?
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有183个县(市、区),数量居全国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突出产业强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西昌、简阳、彭州、射洪先后跻身全国百强县,2022年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区,入围总数居全国第四、西部第一。此外,还有37个县(市)入围中国西部百强县、入围总数蝉联西部第一,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资料图)
“具体来看,良好基础主要体现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县域公共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三个方面。”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介绍。
从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看,县域工业经济加快发展,52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近三分之一的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园区15个、累计认定省星级园区107个。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累计命名39个天府旅游名县。
从县域公共资源配置看,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5.7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98%,实现村村通4G和光纤。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83个县(市、区)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本实现“县有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广场”。
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看,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从2012年到202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300元增加到432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7000元增加到18600多元,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增幅均明显超过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90:1降至2.32:1。
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桥头堡,四川怎么干?
韩斌介绍,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接下来四川将重点干三件事:
一是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深化县域百亿主导产业培育行动,持续推进服务业百强县建设,发展一业独大主导产业,打造“千百十亿”县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平台能级,支持县域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创新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川字号”农业品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种养加结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二是大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实施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五大行动”,深化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启动省级试点,高标准建设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开展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加强乡村路网与交通主骨架高效衔接,开展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立健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投建运管机制。推进县城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探索开展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示范建设,促进县域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均衡高效。
三是聚力推进小城镇差异化发展,发挥乡镇联城带村节点作用。以片区为单元编制实施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布局道路、水利、环保、商贸、消防、警务等设施。培育发展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支持有条件的镇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支持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对接城市需求、服务城市发展,借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多元乡村经济,协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发展成为功能明确、协作配套的卫星镇;支持具有区位优势或独特资源的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支柱产业和特色经济,增强产业支撑力,承接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移,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专业功能镇;支持距离城市较远的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培育发展适宜产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发展成为服务乡村、带动周边的综合功能镇。
标签:
把县域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四川将全力培育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聚...
四川省已考核命名了首批58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近年来,开江县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城乡融...
省发展改革委总规划师韩斌表示,培育县域经济强县、强区,四川将突出强县引领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梯队、突...
露营点位多是公共场所,其颜值既关乎城市脸面,又体现市民文明程度。露营时,市民既要享受自然又要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