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记者8月21日从省卫健委获悉,自1976年4月,我省第一支援外医疗队前往莫桑比克揭开四川卫生援外第一页后,47年内我省相继向阿联酋、佛得角、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几内亚比绍、瓦努阿图、东帝汶、瑙鲁、安哥拉等9个国家派遣85批医疗队,累计992名队员,诊治患者700多万人次。目前,四川是唯一承担向葡语国家派遣援外医疗队的省份,也是全国派遣医疗队所赴国家数最多的省份。
(相关资料图)
四川援外医疗管理部门5次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管理单位称号,9支医疗队和13名援外队员荣获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称号,多次获得受援国总统奖、模范医生等众多的国际荣誉。
从万米高空施救到冲在抗疫前沿
47年多次化险为夷
不久前,第20批援佛得角中国医疗队员的三位队员探亲假结束,在返回受援国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突发晕厥,面色苍白。身处万米高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母祥丽和神经外科医生吴蛟、达州市中心医院针灸科医生程相听到乘务组紧急广播后,第一时间救治。由于机上救治条件有限,他们通过掐人中穴、合谷穴、内关穴,指导患者口服温热糖水、面罩吸氧和保暖进行紧急救治,密切监测脉搏等生命体征,大约10分钟后乘客病情明显改善。事后乘客和乘务组对队员都表达了感谢。
这样化险为夷的时刻,过去47年发生过多次——东帝汶战乱时,东帝汶的中国医疗队驻守阵地,未曾撤退;在艾滋病高发的莫桑比克,医疗队员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做完一台又一台手术;首批安哥拉医疗队队员克服万难,在驻地房屋内把脸盆当作接雨的工具......新冠疫情暴发后,四川6支援外医疗队始终冲锋在抗疫合作最前沿,与受援国分享中国经验,指导建设方舱医院,开展远程防控培训,协助制订疫情防控治疗指南,接诊救治新冠患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四川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紧急驰援意大利、埃塞俄比亚、吉布提和阿塞拜疆,同时组织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埃及、格鲁吉亚、科特迪瓦、乍得、佛得角、安哥拉等15个国家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四川援外医疗队也始终冲锋在抗疫合作最前沿,如援莫桑比克医疗队通过搭建远程会诊平台,对受援国开展系列新冠疫情防控培训及会诊,援圣普医疗队指导受援国建设两所方舱医院等,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使命,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从开展首台腹腔镜演示手术到组建首个重症医学科
47年创下多项历史
47年间,四川援外医疗队为大量当地群众解决病痛同时,还推动当地医疗发展。例如,援圣普医疗队开展当地第一台腹腔镜演示手术,填补当地不孕不育诊治空白;援佛得角医疗队组建该国首个重症医学科,完成该国首例神经显微外科手术;援莫桑比克医疗队成功完成该国历史上首例上臂断肢再植手术;援东帝汶医疗队在当地率先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宫颈癌根治术、卵巢癌根治术等;援几内亚比绍医疗队将中医针灸引入到当地的疟疾、高血压、结核、疝气、颈腰椎病等多发病的对症、辅助治疗。
四川还积极探索援外医疗新模式,在受援国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推进受援国卫生事业发展,如:实施几内亚比绍“光明行”让216名患者重见光明,在佛得角开展妇幼健康工程并组建全国首个ICU,协助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莫桑比克建立腹腔镜微创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编写出版首部面向葡语系受援国的中葡双语《临床常见心电图手册》,并通过实地带教、捐赠药械等方式,培养受援国一批能够独立开展高难度手术的医生,极大地提高受援国专科临床医疗水平,扶持受援国重点学科建设,加强了当地以人才、技术、管理为核心的能力建设。
一系列成效背后,离不开我省援外医疗在规划统筹、责任落实、关心激励、专业培训、项目推动等方面作出的系列探索。规划统筹方面,四川统筹全省各市(州)医疗资源,自2007年以来,每5年编制一次援外医疗队派遣计划,探索实施分片区“1+N”对口支援模式,各派员医疗机构和市州提前知晓并谋划承派任务内容和时限,合理安排管理辖区承派医疗机构,形成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任务落到实处。也在积极探索建立“援外医疗流程制度一体化管理机制”,建立专人对接医疗队“一对一”管理模式,明确由派员单位对服务事项进行全程追踪和服务,建立台账,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队员职称申报、心理指导等实际问题和困难。还与川内具备小语种优势的大学建立合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援外医疗队员对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建立援外培训项目英语、法语翻译人才库和教学助理储备分库,吸纳优秀翻译人才等。同时,开展在外医疗队一月一主题“主题分享月”活动,让每支医疗队每月晾晒一个“金点子”,不断创新援外医疗队管理内容,打造援外医疗新亮点。
标签:
四川是全国派遣医疗队所赴国家数最多的省份。
此次大赛的举办,不仅充分展示了绵阳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
看世界遗产保护“乐山样本”〉〉
“顺手买1件”是真优惠还是存套路?
聚焦聚力打造德阳营商环境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