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上回说到杜甫对高适从惺惺相惜到遗憾疏离再到离世前的真情流露,让我们见证了一段旷世友谊的“尘埃落定”,而那些因情因怨生发的诗句并未消散于时空,成为经典传诸后世……
那么,后来呢?随着高适和杜甫的相继离世,没有后来。但他与高适的深情厚谊,值得拥有更进一步的诠释,因为,他们的交往,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交集,更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和中国诗歌史的发展变迁。
5月27日(本周六)下午3点,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杜甫 成都 诗”系列讲座第十五讲将开启。从第十四讲的“杜甫与高适”到第十五讲的“高适与杜甫”,主题的人物先后顺序发生了交换,阿来更提炼了杜诗“飞腾无那故人何”一句作为副题,这正是杜甫对高适的肯定。而高适担不担得起这样的赞美呢?本期,阿来挑选了四首杜诗、三首高适诗来进行深度解析,或许,答案就在其中。
在第十五讲中,阿来将从《寄高适》《西山三首》《奉寄高常侍》《闻高常侍亡》四首杜诗中,再次梳理杜甫与高适的情感。
上一讲中,阿来讲过在公元761年的大年初七,高适曾写下一首《人日寄杜二拾遗》的诗给杜甫,但收到高适的诗后,杜甫却没有立刻回复他。而同样的事,高适也干过,这就是第十五讲的第一首诗《寄高适》的遭遇。阿来说,公元762年,妻儿还留在草堂的杜甫只身在绵州梓州一带流浪。此时,高适接了严武的班,接任节度使。杜甫写了首《寄高适》发往成都府,委婉地问此时能不能回成都,但杜甫始终没有收到高适的回答。“那时高适很忙,而且忙得焦头烂额。一上任就遇到徐知道兵变,先在成都平乱。乱刚平,西边岷山中的松州、保州、维州三城受到吐蕃大军的猛烈攻击,将要不守。当此关头,要他去照应一个诗人的衣食怕是有些不耐烦吧。”
除了没有得到高适的回复,让两人心生嫌隙。对于高适在边境线作战的方式方法,杜甫也并不认同。阿来说:“当61岁的高适被免去节度使职调往中央任职,严武二次入蜀,再接剑南节度使职,其实就是来收拾高适留下的烂摊子的。最大的一件事,就是收复被吐蕃攻战的松、维、保三州,也就是屏障成都平原的今松潘、理县一带地方。”彼时,杜甫对边境线上的形势是关注的,有他流浪梓州和阆州时所写的《西山三首》为证:“辛苦三城戍,长防万里秋。烟尘侵火井,雨雪闭松州。”高适任节度使时,对这些地方的防卫方略保守,杜甫则认为应该要采取以攻为守的方法,才能抵御吐蕃的进攻。
尽管有分歧和怨恨,但杜甫对高适的才能仍然是欣赏的,否则他写不出《奉寄高常侍》中那句“飞腾无那故人何”,以此高度赞扬高适的文才武略;也不会在忠州(重庆忠县)流亡听闻高适去世时,写下《闻高常侍亡》,以大悲的“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悼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讲杜诗,这一期阿来还将分享高适的三首诗,《别董大》《燕歌行》和《赴彭州山行之作》。那一句荡气回肠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正是出自高适之手。
标签:
杜甫、高适聚散离合皆成诗
一提到工厂里的数字化转型,大家想到的往往是5G技术、黑灯工厂等高大上的场景。中小企业似乎成了数字化中的
聚焦大型安置区易地搬迁群众持续增收课题,日前,省乡村振兴局专项调研组走进越西县,选取3个800人以上安置
四川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任免一批省政协专门委员会副主任。
兔头还在继续涨价?原材料的价格究竟涨成啥样了?价格何时能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