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如何走出“舒适圈”,让基础教育在减负中实现增效?3月11日,在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举办的“香城教育讲堂·校长论道”第一期活动中,成都中小学校长对话知名教育专家,论道新教育、对话新课堂、探索新思路。
(相关资料图)
何为高质量办学
少一些“花活儿”,保证课堂教学内容和水平稳定
什么样的学校才能真正称得上家门口的好学校?
成都市新都区教科院附小校长王英豪认为,获得家长认可非常重要,“要立足学校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家长忧虑的是什么,期盼的是什么。”成都市新都区教科院附小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该校的美育课程和学生社团等广受家长认可。
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校长代敬涛希望与一群志同道合的老师携手,引领学生卓越成长,让每一个人都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她看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着力于眼前,更要着眼于未来,“不仅要看见学生的3年,而且要想到学生未来的30年、祖国和民族未来的300年。”
成都市新都区升庵中学和成都市新都区桂林小学各有亮点。前者近年来体育特色发展初见成效,拥有一支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中学生排球队;后者围绕“科创名校”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哲看来,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得在社区叫得响亮,典型经验要在同行间叫得响亮,重要活动还得在学生和家长中叫得响亮,“基础教育高品质学校建设,方向是前提、基础是关键、特色是表现。”要以国家课程的开设和实施作为教学常规的基础,少一些“花活儿”,保证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水平稳定。还要以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方式作为育人实践的基础,稳定学校的育人氛围。
着力城乡一体化
教育信息化是手段、强化师资力量是关键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也十分必要。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长黄敏洁认为,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方面,教育信息化是非常重要的抓手,“不仅助推学校提升教育教学效率、创新教学和研究的方式,还催生了远端学校,让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一根网线传到乡镇、山区。”
新都区一位校长提到加强乡镇和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问题。
在黄敏洁看来,除了必要的硬件条件外,想要缩小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异,需要重视集群建设的始和终,走教师资源再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尤其是义务教育段的老师特别重要,乡镇孩子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课外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有限。”政府、高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发力,打通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壁垒,形成一体化培育方式。
今年成都市已经出台《成都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在提升办学条件、教师素养、教学质量、县中托管帮扶等方面着力,发展县域普通高中。
标签:
学校如何走出舒适圈,让基础教育在减负中实现增效?
我省将于2023年6月举行首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3月14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就做好此次考试报名...
日前,四川省安办印发《四川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安全生产强安2023监管执法专项行动的通知》。
市州前十激烈争夺,区县排名迅速更新 超百万人次互动的挑战赛,你参与了吗?
百花盛开春正浓,也迎来游客近郊出游热潮。此前,眉山东坡区文旅局发布最美三月东坡踏春指南,邀请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