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阿来讲“杜甫 成都 诗”⑥丨草堂是如何建成的?从《卜居》到《堂成》,阿来细读杜诗里的草堂营建史

  • 2022-03-19 20:27:52 来源: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文 向宇/图

“至少从到达秦州时开始,构筑一座可以让一家得以安居的草堂就是杜甫的一个梦想。”3月19日下午3时,阿来“杜甫 成都 诗”第二讲如约而至。这次,阿来以“营建草堂——从《卜居》到《堂成》”为主题,将杜甫草堂从无到有的经过娓娓道来。

阿来从杜甫讲述草堂选址的《卜居》讲起,到记载修建草堂经费来源的《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园林构造的《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讨要生活用具的《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再到草堂初步完成的《堂成》。

《卜居》

构建房屋,第一就是选址

构建房屋,第一就是选址。杜甫为此写下了《卜居》。阿来说,当时杜甫寄居在城西浣花溪畔的古草堂寺,选择地址自然就从日渐熟悉日渐亲切的浣花溪畔开始。果然,地址也就选在寄居寺院不远的浣花溪畔:“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

再看下一句。“已知出郭少尘事,更有澄江销客愁。”阿来说,一个弃官而去的布衣,不需要住在城里朝九晚五。更兼这里江流萦回清溪,对一个面山临水时写过动人诗篇的诗人来说,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地方了。也就是选址此外的理由。诗人自己也喜欢这个地方。看,风景多么美丽,江水之上:“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对鸂鶒对沉浮。”

每一期讲座,他都会从杜诗入手,并用一两首同时代的其他诗词为佐证,同时对诗中的用典加以诠释,让读者能够对照阅读,加深理解。所以,在讲到“卜居”时,阿来提到了屈原所写的同题诗《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避障于谗。 心烦意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但屈原的“卜”只是问卜,而杜甫却引用其原题,翻出了新意,“与屈原的诗意相比,一派欣喜。”

《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

有人送钱来了

就在杜甫得到一块地、准备开始修造草堂的时候,有人送钱来了。阿来讲的第二首《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就是写的送钱的事儿,“杜甫的表弟,他出城来看望杜甫一家,并送来修筑草堂的钱,‘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盼着钱来的杜甫早就在江边等着了,所以王表弟还在江那边就被他望见了,看着他一步一步从桥上走了过来。”阿来直言,“写诗需要想象,读诗也需要一点想象。有了想象,诗中的场景才能生动活泛起来。”

对于标题中的“王十五”,阿来特别作了阐释,“这位在王家兄弟中排行十五、官职是司马的人。”阿来由此解析了唐朝人的排行和称谓。“比如高适写给杜甫的《赠杜二拾遗》,杜甫答诗《酬高使君相赠》,还有杜甫作的《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这些都是点明了他们的排行和职务。”

有了钱,就可以开工了。

阿来说,草堂开工之时,杜甫对于草堂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看来‘主人’拨给他的地够大,不但要让他盖一座房子,还要让他可以靠着这地讨将来的生活。”

草堂开工是在春天,也正是栽树植竹的最好时令。杜甫开建草堂,同时也是在构筑一个园子。钱都花在草堂的构筑上,营造这个园子的其他材料就要向当地的旧友新识寻求帮助了。于是,杜甫去讨要桃树苗,他要在园中种一片桃树。“作为诗人,他喜欢桃树‘来岁还舒满眼花’。作为一个生活无着的人,他要的是桃树结果,‘高秋总馈贫人实’。可以自己吃,多出来的还可以拿到集市上售卖。”

《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

一个规模不大的桃园

杜甫写诗《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向一个姓萧的县令要桃树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规定数量,还要规定送达的时间地点。“这可以看出当时的时代风习。又有注杜诗者说,这样做是为了美化环境,这不全面。即便今天,拥有亿元豪宅的人,房前屋后也栽不下这许多树去。想想一百棵桃树栽下去,要多大的地方,这是要弄一个规模不大的桃园。可见‘主人’为他‘卜’的这块地并不太小。”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要栽生长快、很快成材成荫的树

再说《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杜甫要栽生长快、很快成材成荫的树。杜甫还要继续为这个围绕着草堂的园子栽种别的都很占地的东西。

唯一的办法还是写诗,这回要的是绵竹县的竹子。《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写道'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要竹子的对象是姓韦的绵竹县令。几个月前,他入成都前经过绵竹县,所以说'他年到',也就是去年曾经到过。发现那里的竹子很好,所以去讨要。”阿来继续解析:“还不够,还要栽树,要栽生长快、很快成材成荫的树,打听一遍,四川此地,生长最快的要数桤木。杜甫又写《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要造成十亩阴凉,数量也不是一株两株。然后,向人要松树苗,写一首诗去,《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再向人要果树苗,也是写一首诗去,《诣徐卿觅果栽》,而且要的不是一个品种:'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看来这个园子够大的。”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房子里还少些用具

房子里还少些用具,房子盖好了,园子里栽了那么多的植物,房子里还少些用具。还是写诗问人去讨要。“杜甫写下《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阿来强调,“杜诗有一个特点,表面看朴实无华,就是诗人的随手书写,但艺术感染力就在这貌似不经意的起承转合,在诗意的随处点染处发生。”

阿来说,关于这瓷碗的出处,还可一说。唐时的四川,有名窑烧制瓷器。杜甫向韦少府讨要的大邑烧瓷就出于当时著名的窑口:邛窑。从汉至唐至宋,在中国,四川一地都是经济生产非常发达的地方,繁盛的丝织业之外,传统的瓷器生产也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的代表就是邛窑。今天在邛崃一带,还有窑址可供凭吊。比如十方堂遗址。民国年间,内战不休的四川军阀还曾大面积开掘窑址,将出土的器物拿到市场上大量出售。“当时在华西大学古物博物馆担任馆长的外国人葛维汉曾向国民政府提出对邛窑遗址进行科学发掘的报告,却未获批准。他退而求其次,便在古物市场上紧急收购。今天,我们可以在四川大学博物馆看到馆藏的邛窑精品,得感谢葛维汉等人的抢救之功。”

《堂成》

成都,给了杜甫一个颇为宁谧的安身之所

最后,《堂成》。“当大邑白胜霜雪的瓷碗送到浣花溪边,杜甫营造草堂的工程便初步完成了。他满怀欣喜之情,写了一首诗《堂成》:'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背对着城市的草堂建成了,屋顶上盖的是白茅草。从江边已经走熟的路上望出去,可以看到郊外青碧的田野。桤树挡住了阳光,风动叶片,仿佛在吟咏诗章。一笼笼竹子上露水下坠的同时还缭绕着炊烟。树上飞来了带着雏鸟的乌鸦,燕子也频频飞来,在屋檐下筑起新巢。有人说你这就是扬雄的家嘛,算了,我也懒得跟人解释说我不是他了。”

对于这首诗,阿来引用了明代文学家王嗣奭在《杜诗详注》第九卷中所提到的一段:“此章与《卜居》相发,前诗写溪前外景,此诗写堂前内景。前景是天然自有者,此景则人工所致者。乃《卜居》《堂成》之别者也。”阿来认为,《卜居》和《堂成》两首诗互相生发,更好地记录了这座“诗意地栖居”的诞生。

最后,关于“诗意地栖居”,阿来引用了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的诗《人,诗意地栖居》来进一步阐释,“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着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着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成都,给了杜甫一个颇为宁谧的安身之所,杜甫将在这里为成都为世界留下永恒的美丽诗章。”阿来说。

“杜甫 成都 诗——阿来系列讲座”由四川在线、封面新闻、上行文化联合主办。讲座实录校对后将刊于四川日报《天府周末》,敬请垂注。

标签:

推荐阅读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