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能源不仅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有力举措,更是我国实现能源自立自强、确保能源本质安全的根本途径。然而,随着我国新能源发展向纵深迈进,一些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亟需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解决之策。
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巨大成就。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分别达到4757万、5488万千瓦,在新增装机容量中的占比超过60%;新能源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分别达到6526亿、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5%、25.1%。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均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截至2021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3亿、3.1亿千瓦,约为2015年的3倍、7倍。新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坚实支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新能源发展仍面临问题挑战。近年来,尽管我国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结构中新能源占比仍然相对偏低。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7%,但是仍低于国际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落后于欧洲27.9%、美国18.3%的水平。
立足新发展阶段,为推动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支撑“双碳”目标如期实现,必须深入探究阻碍新能源大规模、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而对症下药,针对性治理和解决。
一是新能源远距离大范围配置能力亟待加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明确提出,“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构建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应体系,为我国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指明了方向。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逆向分布特征明显,中东部地区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比重超过70%,而重要能源基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特高压输变电线路规划建设,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大电网。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17直13交”共30条特高压输电线路,“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超过2.8亿千瓦,显著提升了新能源远距离大范围配置能力。
然而,当前新能源外送能力总体上不强,通道利用率和输送清洁能源占比依然偏低。2019年,“三北”地区10条外送通道规划年输送电量5200亿千瓦时,实际输送电量2079亿千瓦时,实际输送量仅为设计输送量的40%。其中,吉泉直流、祁韶直流、鲁固直流等7条线路的利用率低于50%,锡盟-泰州直流、锡盟-山东交流、蒙西-天津南交流三条线路实际的输送比例不到20%。
二是灵活调节资源与新能源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国新能源以太阳能、风能为主体,但风能、太阳能固有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使新能源发电出力不稳定,夜间光伏板无法发电、高热无风天气风机出力大幅降低。随着新能源在我国能源供给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其出力不稳定的负面影响将被进一步放大,给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带来巨大挑战。2021年初,美国得州大面积停电背后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极端天气下风电出力远低于预期,造成严重的电力供应缺口,使数百万居民生活遭受严重影响。
诸多机构研究成果也表明,配套充足的灵活调节资源,促进多能互补、协调发展,有助于平抑新能源波动,是破解新能源不稳定性难题的有力举措。
然而,我国目前灵活调节资源发展速度远落后于新能源。燃气发电、抽水蓄能等优质灵活调节电源占比长期偏低,2020年两者装机容量合计占比仅为6%。清洁能源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灵活调节电源不足3%。《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在“三北”地区推行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约1.33亿千瓦、纯凝机组改造约820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左右;全国气电装机2020年达到1.1亿千瓦以上。但是,截至2020年底,我国气电装机容量不到1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仅3000万千瓦左右,均显著低于规划目标;煤电灵活性改造进度则更为缓慢,截至2019年底,只改造完成5775万千瓦,仅为目标改造容量的1/4。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明确指出,力争2025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超过2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对灵活调节资源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若不进一步加快灵活调节资源建设,已建设的新能源发电恐面临难以充分利用的局面。
三是适应新能源规模消纳的市场机制亟需完善。203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给新能源大规模消纳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基础上,积极探索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在新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取得了新能源利用率逐年攀升,弃风弃光大幅下降的成绩。截至2021年底,风电、光伏利用率分别达到96.9%、97.9%。然而,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前以全额保障性收购和财政补贴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新能源利用机制将面临消纳能力不足、补贴成本攀升等挑战。
与此同时,目前清洁能源跨省跨区消纳以政府主导的省间中长期交易为主,存在着大量挂牌交易、置换交易等政策性交易。但是,清洁能源省间交易壁垒突出,进一步压缩了新能源远距离、大规模市场化交易空间。比如,部分地方政府曾出台政策限制省外购电的电量、电价、电力,以及市场主体省外购电选择权,使市场化交易组织十分困难。
此外,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尚未建成,功能仍待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以调峰、调频等基本功能为主,电力现货市场仍处于探索阶段,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缺少衔接,降低了新能源交易的经济性、可行性,进一步限制了新能源大规模消纳能力。
四是新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能源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跨越。海上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10兆瓦量级;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多次刷新世界纪录;适应新能源大范围配置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示范工程稳定运行;氢能技术迭代升级加速,推动氢能产业向多元化示范迈进。
然而,同全球科技强国和技术顶峰相比,我国新能源科技创新还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新能源技术装备仍存在短板弱项,风机、太阳能电池组件中部分关键零部件、专用软件、核心材料等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新能源技术长板优势尚未充分确立,在前沿、新兴领域原创性、引领性技术创新占比仍然偏低。促进新能源技术“产学研用”各环节高效协作的创新机制仍待完善,重大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力仍待进一步凝聚。
综上所述,“十四五”是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窗口期和关键期,为了发挥好新能源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亟须着力解决新能源稳定供给、高效消纳、体制改革、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在推动新能源全国一盘棋统筹优化配置、加强灵活调节资源配套建设、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全产业链技术创新等方面下大气力深化改革,才能充分激发新能源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为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建设能源强国提供坚强有力支撑。(作者系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景朝阳)
标签:
发展新能源不仅是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
王朝玲、曹威等县领导参加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乱停车、杂物堆积、路面破损、高空飞线等问题,洪泰伟现场
【大河财立方记者何正权通讯员姜枫】记者从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获悉,为迎接第三十一届信阳茶文化节和“...
1、视频写真想要更多去关注冰度吧。2、我刚建的。3、会慢慢放上收藏。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由搜狐汽车联合主办的车展大奖一直是每届车展最受关注的重磅奖项,2023上海车展也不例外,车展大奖会在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