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 徐浩煊 文/视频
7月初的马尔康,空气中依然有一丝凉意。沿着梭磨河一路西行,穿过317国道的盘山公路,约一个半小时后,这才到了海拔3040米的马尔康市木尔宗乡党政机关驻地。
6月底,一套名为“龙角泉”的天空地信息服务系统,在这里正式通过验收,并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简称“中电科二十九所”)捐赠给当地政府。
(资料图)
“龙角泉”位移监测子系统与山下村庄 徐浩煊 摄
“龙角泉”一名取自木尔宗乡的藏语汉译,寓意圣洁安康、富庶祥和。这是中电科二十九所发挥卫星应用方面优势,在开放式的软件框架下,搭建的一套管理系统,包含遥感专题展示、乡村基础信息管理、位移监测、林火监测、应急卫星通信等五个子系统。
担任乡党委书记近8年的泽郎彭措,做梦都没想到,这套上接卫星、下连多类型通信网络的智慧化管理系统,真的在木尔宗乡实现了落地投用。“卫星应用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这将改变我们乡的面貌。”
“龙角泉”系统林火监测塔 徐浩煊 摄
偏远乡村有本“糊涂账”,基层治理难点多
木尔宗乡虽然面积有217.53平方公里,但全乡常住人口也不过1433人,相当于每20个标准足球场上只有一个人。
如何对广袤的乡村实现有效管理,这对于过去的木尔宗乡来说,大抵是笔“糊涂账”。“数据多年不更新,现在什么情况谁也说不准。”
中电科二十九所干部杜尚勇回忆,2021年来木尔宗乡定点驻村帮扶时,“两眼一抹黑,开展什么工作都是麻烦事。”
“龙角泉”遥感专题展示子系统 中电科二十九所 供图
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数据统计工作靠纸笔。分管不同事务的人,掌握着不同的数据,想要统计,全靠翻箱倒柜找原始单据,再进行“人肉搜索”。
“走访农户,基础的居民信息统计,大部分靠的是口口相传,都说自己的数据是最新的,但谁也不敢打包票,更不用谈林草、畜牧这些经济数据,说是笔‘糊涂账’一点都不夸张。”杜尚勇说。
因为地理位置偏远人口稀少,手机上的卫星地图甚至没有实现对木尔宗乡的全覆盖。
更让人捏把汗的,是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全乡30多位护林员,平均每个人的巡查面积相当于近千个足球场。有路到达的地方,只能保证巡逻时段的安全,但人一走,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没有路的地方护林员也难以到达,更难查找安全隐患。
工作人员调试“龙角泉”系统 中电科二十九所 供图
换个思路搞帮扶,用卫星技术赋能乡村治理
如何用科技赋能,解决这些基层治理的痛点?中电科二十九所的帮扶工作有了新思路。
中电科二十九所是我国第一个电子信息控制总体技术研究、装备研制与生产的骨干研究所,在卫星应用领域拥有深厚的积累和较强的优势,因为对口帮扶与偏远的木尔宗乡结缘。
杜尚勇曾考虑引入工业级无人机,但高原气候多变,这种想法最终未能落地。“有没有可能用卫星?”“不管是卫星还是遥感,我们的技术都很成熟,如果能在这里落地,一定会带来了不起的变化!”
工作人员调试林火监测子系统 中电科二十九所 供图
想法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中电科二十九所党委的高度重视。2021年12月,一支11人的“先遣”调研组,来到木尔宗乡考察。
12月的马尔康,天气寒冷,调研组一行爬过海拔3950米的积雪垭口,进入森林草原,考察高山草甸和森林过渡区的地形地貌和植被特点。爬上村民聚居区的陡峭山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研判布局监测预警设备的可行性。
调研组的张弓回忆,首次在乡镇落地卫星应用,电力保障、光纤网络等客观困难,远多于系统构思。“这里经常停电,大风天气也多,我们架个塔,稳定性都很难保证。”“龙角泉”系统总设计师丁庆告诉记者。
首次调研行成了“龙角泉”的雏形——即用卫星技术,着重提升木尔宗乡防火、环保、地灾监测、畜牧养殖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不仅要交产品,更要交能力,并且控制好后期运营成本,为老百姓实实在在提供帮助。”中电科二十九所党委书记杨建桥多次叮嘱:在不给乡镇带来财政压力的基础上,降低使用难度,舍弃华而不实的功能,确保“龙角泉”真正用之于民。
木尔宗乡 徐浩煊 摄
定位不再靠猜,村情管理不再靠“个人一张嘴”
6月20日, “龙角泉”天空地信息服务系统捐赠仪式在马尔康举行,这套价值百万元、用上先进卫星技术的系统,正式由中电科二十九所移交给木尔宗乡。
在海拔3040米的马尔康市木尔宗乡乡政府指挥大厅内,“龙角泉”系统正为木尔宗乡的基层社会治理提供24小时服务。
“我们现在所在位置的东南侧分别有一个滑坡监测点和一个泥石流监测点,稍后要去的腾古村垭口在偏东方向。”在龙角泉天空地信息服务系统,一张全彩的木尔宗乡3D地图展现在记者面前。“龙角泉”不仅实现了对木尔宗乡的地图覆盖,甚至每个现实中的建筑在地图中都有1:1还原,就像无人机视角在空中俯瞰。
“龙角泉”系统捐赠仪式 马尔康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这就是遥感专题展示子系统,通过‘龙角泉’查看位置,方位感一下就清晰了,我们今天要参观的点位具体在哪,也是一目了然。以前出门问路靠比划、定位靠猜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乡长伍凌说。
遥感3D将全乡林草资源、地灾点位、道路及输电线等乡貌乡情聚集,乡村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则成了全乡居民在互联网的“大集合”。
通过乡村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住户的地理分布、性别比例、受教育程度等基础数据变得可视化、空间化、信息化,村情管理不再靠“各人一张嘴”。
部署在学校等5个点位的位移监测子系统,实时监控着地质灾害风险。林火监测子系统,实现了半径6公里可视范围内林地和草场的全天时监控。一旦出现可疑火情,立刻将信息推送至各部门。一改以往护林员巡山靠走、防火凭运气的历史。
通信、定位一体化的应急卫星通信子系统,则保障了在常规通信完全中断的极端情况下,村与村、村与乡之间的通信需求。“以前停电断信号,我们在乡里根本没有途径知道村里的情况,现在每个村都配了一部卫星电话,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泽郎彭措说。
驱车驶向海拔3500米的腾古村垭口,15米高的林火监测塔耸立在悬崖边。这个监测塔准吗?面对记者的提问,丁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不准,有时候会把村民做饭的炊烟识别成烟雾,现阶段还是需要人防技防相结合。”“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隐患点,我们一旦收到报警提示还是要派人巡逻,给老百姓的生命安全上双保险。”泽郎彭措在一旁回应。
与“龙角泉”配合工作的,还有林火监测塔旁的牦牛位置监测系统。这套基于低轨道卫星物联网搭建的平台,通过先期给牦牛佩戴好定位终端,利用卫星将位置数据传回地球,解决了牦牛在高山草地间放养时被盗难防、丢失难找回的困扰。
牦牛位置监测系统网关 中电科二十九所 供图
5台高精度位移监测设备、2台林火监测装置、北斗短报文收发终端、卫星通导一体终端......一台台设备布局在木尔宗乡的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24小时“营业”的“龙角泉”,静静守护着山下的这片村庄。
标签:
这套上接卫星、下连多类型通信网络的智慧化管理系统,真的在木尔宗乡实
还记得著名音乐人沈庆创作的音乐剧《苏东坡》吗?7月9日上午,去年国庆
设站单位对获得博新项目资助的博士后,给予不低于省级财政资助标准的配
7月7日至8日,第二届华西妇幼论坛在成都举办。
7月9日,2023年全国露营大会在邛崃开幕,吸引来自全国170多支队伍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