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6月10日,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当天下午举行的“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主题论坛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于蕾以《从“国家宝藏”到“何以中国”》为题,分享总台文博类综艺的创新实践。
于蕾以《从“国家宝藏”到“何以中国”》为题进行专题分享。
“在《国家宝藏》推出之前,没有哪个综艺尝试与博物馆结合起来讲文物故事,没有哪个综艺以前世今生的方式来介绍文物。”分享开始,于蕾以“思想+艺术+技术=国家宝藏”的公式展示了她对于《国家宝藏》节目取得成功的理解。
在这三种元素中,于蕾认为,最外在的是技术层面。自《国家宝藏》推出以来,舞台中央的“国宝盒子”一直是吸引观众注意的视觉焦点,“这个灵感来自博物馆里的玻璃展柜。但是在每一季的节目中,我们都会根据观众反馈和节目表现需要对国宝盒子进行迭代升级,”于蕾说,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国宝盒子”被无限放大,成为一个可以千变万化的舞台本身,所有的故事都从盒子中发生;而到了第四季中,“国宝盒子”又摇身一变成为线下交互体验空间。
“事实上,《国家宝藏》就是文艺赋能文博的一次尝试,我们期望将国宝故事表达得更通俗、更可感,让文物在这个节目中真正地‘活起来’。”于蕾表示,伴随《国家宝藏》的推出,节目团队也在不断思考这艺术在文博类综艺节目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而关于《国家宝藏》节目背后的思想元素,于蕾透过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来展开分享。“当我们和故宫博物院沟通第一期节目内容的时候,故宫博物院向我们推荐了这件石鼓,但是在当时,整个团队没有一个人理解石鼓何以成为国宝。”于蕾说,“一开始,团队在文博方面的起点非常低。但是经历了五年和文博界深入的交流与成长,我们现在已经能够更深刻地透过文物去体会中华文明。”
于蕾看来,博物馆是最不缺乏文化自信的。后蜀残石经所在的文翁石室,两千年来文脉不断、弦歌不辍,恰恰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的最佳例证;而从汉代制盐画像砖到当下中国钻井人在海上开采石油的过程,又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铜奔马背后古人对良马的追求和背后的强国梦想,可以看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孙子兵法》背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念是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的例证;三星堆青铜神树与苏美尔神树遥远的相似性,也说明这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我特别希望《国家宝藏》能够一直做下去,让国宝印信点亮中国的每一座博物馆,让我们的文明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于蕾表示。
标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副召集人于蕾以《从“国家宝藏”到“何以
5月下旬,国家文物局、科技部等联合发布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在我国南海
近两年来,取材于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持续“
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围绕“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的年
连日来,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加大实战化练兵力度,全力以赴打好防汛抗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