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特辑 - 科学篇
【资料图】
小学科学课作为国家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加深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主动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那么孩子应该如何上好科学课?家长又该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呢?
第十五期《校长、老师有话说》,我们邀请到成都市两所小学的科学教师,就“如何学好科学课,让核心素养落地”的话题,谈看法,提建议。
今日话题
上好科学课 从养成三个好习惯做起
小学阶段作为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让孩子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呢?今天,来自成都市北新小学校的科学教师何四云,就跟大家聊一聊孩子如何才能上好科学课的话题。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重在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科普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全方位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如何上好科学课?孩子们应该从养成以下三个好习惯做起:
一、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学好科学的基础,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细致的观察能够让大家发现许多细节,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然、了解世界。在观察的时候,需要集中注意力,带着问题去观察,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还应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鼻子去闻,还要认真地思考观察的过程和结果。比如牛顿观察到苹果落地,发现了伟大的万有引力定律;李时珍观察各种花卉、药草的生长过程,最终写出医学巨著《本草纲目》。
二、要养成敢于实验的习惯
做中学、学中思。实验是科学探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疑惑与问题,要敢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在实践中去验证自己的假设。除了课堂内的实验认真完成,在生活中遇到的疑惑,或发现的有趣现象,也应该学会收集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材料,尝试在实验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比如培育绿豆芽,做“会飞的磁铁”、“拉不开的书”等实验,通过动手实验,能够帮助孩子了解背后蕴藏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
三、要养成勤于记录的习惯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及时做好记录、多做记录,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科学。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充分利用科学活动手册,做好每个实验的记录和说明。课外,可以准备一个科学记录本,对科学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生的现象、产生的数据等及时记录。记录的方式除了通过画图、表格、文字的形式以外,还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的形式进行。比如用文字记录花草的生长,通过拍照记录四季的变化等。
无论是观察、实验,还是记录,这三者都相辅相成,都需要孩子们脚踏实地用心去做,只有这样,才能学好科学、用好科学,真正成为一名科学小达人。
校长、老师有话说
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校长、老师有话说》系列专题,邀请成都市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幼儿园园长等,针对时下热点的教育问题、现象,家长和孩子们关心的话题,提出建议和看法,并答疑解惑。
策划 ︱ 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执行 ︱ 肖雨杨 赵萤
川观拍客 ︱ 何四云
编辑 ︱ 赵萤
海报 ︱ 何涛
标签:
小学阶段作为科学启蒙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让孩子形成...
4月16日,广安园艺工人为位于金安大道一段的一棵一百多年的黄葛树理发,将其长得比较乱的枝丫修剪掉,...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资源,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成都今年将建立完善校长带头、中层示范、班主任为主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全员家访工作机制。
4月19日,省政府网站第5期访谈栏目围绕健康生活从齿开始主题,向广大网友介绍皓齿工程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