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经典中医疗诊中心主任谢林林主导的针灸(八卦针灸法)、脏腑点穴疗法和理筋正骨法等三个项目名列其中。
作为“80后”的“老专家”,谢林林以其独到的中医疗法,为众多的疑难杂症患者解除了病痛,也让经典的中医药技能在传承中有了创新和发展。
“中医药博大精深,还有不少经典需要深耕挖掘。现在,中医药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只要坚持传承创新发展理念,中医药一定能在守护群众的健康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谢林林告诉四川在线记者。
(相关资料图)
谢林林正在为患者治疗。受访者供图
立志扎根传统医学 利用各种机会遍访名医名方
因为父亲在泸州医学院工作,1981年出生的谢林林从小就对医学耳濡目染。在他9岁那年,母亲因心脏病去世,这件事也让他立志学医。
不过对中医产生兴趣,还缘于自己的父亲。谢林林的父亲是道医传承者,平时喜欢古医书,还经常带着他走访中医名家,学习医技。“这段时间里,中医药的神奇深深吸引了我,也让我对中医药产生浓厚的兴趣。”谢林林告诉四川在线记者。
正因为对中医药的兴趣,平时在谢林林与父亲的交流里中医药成为主要话题,父子俩经常对此进行探讨,买来各种书籍学习,从中了解到膏方、丹药、中药的疗效,懂得了中医辩证施治、阴阳平衡的治病原理,懂得了人体经络与健康、内部机理与外部穴道之间的神奇联系。
2000年,高中毕业,谢林林选择了泸州医学院的中西医结合专业。
五年大学生活,谢林林潜心于中医理论的扎实学习,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针灸、推拿技艺,尤其是认穴、点穴,利用传统中医技艺解决临床问题。毕业时,他已经掌握了系统的经络穴位、针灸推拿点穴手法。
毕业分配时,谢林林抱着到最基层服务群众、到边远地区历练自己、到乡村搜集民间医方的想法,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阿坝州九寨沟县的漳扎镇卫生院当上了一名乡村医生。在这里,谢林林与当地的藏医一起走村入户为群众诊疗,询问村民的病情、医疗习惯,根据他们的讲述仔细整理记录传统医学方法。
不仅在当地学习,谢林林还利用每年的节假日到全国各地拜师学艺,学习点穴、推拿等中医外治方法,把那些高深的传统医学宝典与平易的养生祛病之道有机地结合起来。
两年西部计划志愿者期满,谢林林又来到位于马尔康的阿坝卫校当老师。他教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利用这段时间,他再度精研学习中医经典名著并到各地跟师学技。通过不断学习,他把针灸、点穴、推拿、放血、正骨等传统疗法结合起来,对传统中医疗法融汇并综合运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
用心治疗每一位患者 不吝分享医学技艺
“非常感谢,谢老师用神奇的针灸治好了我的顽疾,针灸一定能发扬光大。”这是一位患者给谢林林微信上的留言。在谢林林的微信中,这样的留言有上百条。
2010年,谢林林从阿坝卫校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成为了医生,也是从这里开始,他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融合一起,为患者尤其是疑难杂症患者解除病痛。
年过六旬的上海市民李丽(化名)身患鼻炎有40年了,经常鼻塞、打喷嚏,严重时还会出现头痛、失眠等症状。偶然听说谢林林后,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从上海飞到了泸州。经过诊断,谢林林采取了针灸结合中医点穴的治疗方法,困扰李丽多年的病痛得以解除。为此,她特意上门表示感谢。
同样的治疗经历,也发生在67岁的成都市民陈亚玲(化名)身上。耳鸣症状导致听力迅速下降,去了几家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得到的结论都是神经性耳聋,只能佩戴助听器。在朋友的介绍下陈亚玲找到谢林林问诊。经过检查后,谢林林对其采用了道家针灸的方式,陈亚玲的听力与过去已无太大区别。
谢林林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上不断创新的技法,治疗这样的疑难杂症患者还有很多。
在治疗过程中,谢林林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多年里,他坚持不分上下班,有病人就应诊,常常是“5+2”“白加黑”。
谢林林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与患者建立起微信沟通关系,对不能到医院的患者,他利用微信方式进行回访。“这样可以方便与患者交流沟通”,谢林林告诉四川在线记者。
谢林林对自己的医术从不保留,无论是在医院、学校还是基层医疗机构,他都乐于将针灸技术向院内外有志于从事中医科学的同仁们分享,经他之手带出来的针灸按摩能手有30多人。
标签:
近日,在四川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经典中医疗诊中心主...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四川省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的决议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四川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的决议
1月15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博士后开题报告会在成都举行。
2022年,四川远达美乐女篮先后夺得全国锦标赛冠军和中国女子三人篮球联赛总冠军,助力四川三大球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