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穿越龙门山断裂带,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这样“洞穿”

  • 2022-04-26 08:23:03 来源:川观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王眉灵

4月25日,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实现全线贯通。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龙门山上,中铁十九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洋溢着“过节”的气氛,建设者们喜不自胜,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刘国强百感交集:“修了10年,终于通啦!”

4月25日,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全线贯通。王眉灵摄

白驹过隙,十年鏖战,刘国强从入职新人成长为公司骨干,并在当地成家、生子,而跃龙门隧道才刚刚打通。十年磨一剑,其建设之难不言而喻。

成兰铁路公司成兰指挥部指挥长肖霞林说,跃龙门隧道穿越了龙门山断裂带,铁路建设中遇到的多种难题在这里集中呈现,隧道的贯通攻克了这些难题,也为高原山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出口。成兰铁路公司供图

从理念突破,攻克建设的“叠加”难题

地震断裂带、断层破碎地带、岩溶富水段、高地温、高地应力、高瓦斯及硫化氢有毒有害气体、软岩大变形、岩爆……这些不良地质,在铁路隧道建设中并不少见,但同时出现就极其罕见。据统计,跃龙门隧道建设中遇到的不良地质多达10余种,且这些不良地质的规模、难度大多首屈一指。

“比如,因为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就出现了‘群洞效应’,三个洞、多个段同时变形加剧!”中铁十九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王海亮记得,2017年底,隧道左线、右线及位于中间的平行导洞,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同时变形加剧,洞内混凝土不断往下掉,用以支护的钢架被挤压得“嘎嘎”响,20厘米高宽的H型钢扭成了麻花,有的还折断了。

既有施工工法对“群洞效应”带来的变形没用,工法一改再改也不见效,建设进度完全停滞了。能否从源头上做改变?建设者们思考着。

建设中遇到的大变形是山体内部的应力发生变化所致,此前,铁路建设应对大变形以“放”为主,山体变化会自然达到一个平衡点,或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再干预;但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意味着山体挤压力更大、岩体更软,加之跃龙门隧道处于龙门山断裂带,岩层较破碎,变形程度加剧。

经反复研究和试验,建设者提出“主动控制大变形”的理念,通过非爆开挖、超前探测地质、长短锚杆结合等方式,提前加固岩体,与变形“抢时间”,有效控制住了变形。由中铁十九局首创的“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两台阶带仰拱(短台阶)快速封闭成环施工法”被全面推广到全国铁路建设中,成为全路推广应用的针对大变形5种工法之一。

在跃龙门隧道建设取得的众多关键技术成果中,“长大隧道洞内智能物流组织”引起了四川在线记者的好奇。工程建设缘何“跨界”智能物流?原来,跃龙门隧道是成兰铁路全线长度超过20公里的3个隧道之一,双洞加辅助施工通道总里程达71公里,规模为全国第一。建设高峰时,同时布设了20多个工作面,每天200多台施工车辆进出洞。为了确保安全、提高工效,智能物流组织应运而生,比如,洞内智能交通指挥系统通过红外感应定位器建立绿波带,让关键车辆通行能一路绿灯,不堵车。

集多家所长,科研创新铲除“拦路虎”

“这是灰岩,这是辉绿岩……”在项目部的创新工作室里,堆放着上百块岩石,廖学才兴奋地介绍着他的“宝贝”,这些都是随着建设推进,在不同地点、不同岩性位置取回来的样品。

廖学才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的退休工程师,2018年,被指挥部聘请到跃龙门隧道一线做技术指导。“龙门山有着独特的推覆结构,断裂、折叠多,岩层分布极不整齐。”他说,在建设进度中,根据掌子面岩石的岩性、构造、接触面,可预测前方岩变,从而进行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顺利掘进提供技术支撑。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的岩石样品。王眉灵摄

岩石取样带来意外的收获。廖学才发现,隧道内部分段落的岩性,和同一轴线的地表岩性不同,如果把收集到的上千个样品按坐标排列,相当于划出了龙门山区域埋深1400多米的精准地质图。此前,受技术局限,对龙门山脉的地质调查主要在地表,经过跃龙门隧道建设,“第一次打开了龙门山”。

进行地质超前预测,廖学才常与瓦斯打交道。跃龙门隧道内瓦斯、硫化氢两种有毒有害气体同时存在,尤其瓦斯浓度高,监测断面瓦斯逸出量最多时每分钟有9立方米,而在铁路建设规范中,这一数字达0.5立方米就属于高瓦斯隧道。而且,由于龙门山的特别构造,这里的非煤地层附存于岩层表面,有毒有害气体用常规办法难以有效探测,成为施工安全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一难题,建设者们向煤矿行业取经,借鉴矿井的通风方法,成兰铁路公司从川煤集团请来通风工程师石明燕,进行专业指导。经多方学习、取经,结合自身实际,跃龙门隧道形成了“主+局部”通风系统,并确定了“以风定产”的建设思路。每天,石明燕作为“通风总指挥”确定能送多少风后,再进行施工组织。“以风定产”后,建设进度从每月10米提高到了每月15米。

“术业有专攻。”王海亮说,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肖霞林表示,铁路隧道能成功“跃龙门”,在于建设突破了行业壁垒,集纳多行业之长,“体现了我国多行业、多领域的先进水平”。

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的“治水”团队。中铁十九局供图

据了解,为解决建设难题,成兰铁路公司组织参建单位和科研院校,开展了数十个课题的工程试验和科技攻关,山东大学、北京大学、西南交大等都参与其中。隧道穿越岩溶富水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带领的技术团队,为下穿高川河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保障,课题“深长隧道重大突涌水灾害预测预警与风险控制关键技术”获得山东省2016年度科学进步一等奖。

标签: 成兰铁路 龙门山断裂带

推荐阅读

穿越龙门山断裂带,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这样“洞穿”

4月25日,成兰铁路跃龙门隧道实现全线贯通。绵阳市安州区高川乡龙门山上,中铁十九局成兰铁路工程指挥部...

四川昨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

4月25日0时至24时,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成都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例(成都市1例,巴中市1例...

到2025年,川南4市基本消除重度污染天气

自贡市、泸州市、宜宾市、内江市签订《川南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到2025年,污染...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丨四川首家“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评估门诊”挂牌成立

周倩四川在线记者魏冯  2022年4月25日是第3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提升疫苗接种可及性,保障特殊健...

行走新巴蜀·攀枝花丨金沙江畔 钒钛产业基地迈向“世界级”

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坚定不移做好钒钛文章。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