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文露敏 文/图
人物名片
陈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华西医院副院长,高原健康联合研究所所长。擅长癫痫,偏头痛,重症肌无力及围产期神经疾病诊治。发表论文百余篇,包括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52篇被SCI收录,主编全球首部《女性癫痫》学术专著,填补该领域空白。
3月2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首次授予5位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教授陈蕾是获奖者之一。
主编全球首部《女性癫痫》学术专著,填补该领域空白;率先建立覆盖中国最大规模女性癫痫人群队列,前瞻性随访10年;建立贯穿生育全程的癫痫女性精准诊疗方案,降低癫痫女性的不孕率、孕期死亡率和后代死胎率……可能很多人,无法第一时间把这一连串成就和这个1981年出生、个子娇小的医生联系在一起。
而陈蕾与这一切的联系,始于她怀孕时的一次“偶遇”。
研究女性癫痫是她最重要的工作
周二上午是陈蕾的门诊时间。身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她这天接诊了50个病人,一大半都是癫痫患者。回到办公室,陈蕾又接着处理各种工作。
等到夜色降临,四川大学华西校区西区已经没了白天那样密集的人流,陈蕾还没回家。最近,团队正在开发癫痫患者使用的便携式居家药物浓度测定仪器,需要进行前期研发。
癫痫,尤其是女性癫痫生育健康问题,是陈蕾最近12年以来最重要的工作。
中国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球大约有5000万名癫痫患者,近五分之一在中国,其中,育龄期癫痫女性占癫痫人群的40%。她们面临的问题具体而清晰:不孕、孕妇死亡率高、畸胎死胎率高。与之相对的,是几十年来,专门的研究及诊疗方案还是一张白纸。
2012年,陈蕾31岁那一年,出版了全世界第一本以女性癫痫为主题的学术专著。
回忆起一切的开始,在陈蕾的口中,那是一次“偶遇”。2009年,攻读完癫痫方向的博士学位,陈蕾以优异的成绩留校,第二年,她迎来了新生命。在当时的华西附二院产检时,陈蕾听到排在前面的孕妇小心地询问:“医生,我有癫痫,对孩子会不会有影响?”
妇产科医生自然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一次、两次,这个问题砸在她面前,陈蕾觉得,自己应该要花点时间寻找答案。坐月子期间,她不顾家人“不能老是看电脑”的唠叨,趁他们出去买菜、遛弯儿的间隙,看完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
和大多数孕妇一样,晚上睡不好的陈蕾有时会在哺乳时打盹儿。惊醒后,她第一个念头是:“如果癫痫病人在喂养时发病倒地,孩子和母亲会不会受伤?”这样的联想会让她下一秒“从床上弹起来”,继续写作。
集结成书出版的想法,也几乎是一次临时起意——那时候的陈蕾,甚至不知道任何出版社的联系方式,她靠着搜索引擎检索到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座机号码,打过去,没想到真联系上了。
2012年,《女性癫痫》正式出版。
用行动力完成每一件认定的“对的事儿”
如果说陈蕾的出发始于一次“偶遇”,接下来,她全身心扑在了解决女性癫痫生育问题上。在癫痫女性生殖内分泌防治、孕期抗癫痫药物浓度检测、耐药新机制、癫痫预警等方面,她不断取得了首创性研究成果。
“偶遇”还延伸出了巨大的能量,通过培训、进修和实地指导等形式,这些成果被推广覆盖至全国25个省份的59家医疗机构,救治育龄期癫痫女性约20万人,实现了癫痫女性不孕率从30%降至12.8%,孕妇死亡率、畸胎率、死胎率均显著下降。
陈蕾本科时期的同学、医学编辑沈宁对此并不意外。她用“骨骼清奇,态度豁达”八个字来形容陈蕾,“她总能举重若轻,解决那些看起来比较麻烦的问题。”
两人考研那年,准备在实习医院旁一起租房,但又没有多余的钱请中介。陈蕾一个人去医院对面的居民区转了一圈,“在门口和那些婆婆聊了聊”,房子找到了。房间里还缺一张床,陈蕾又“轻飘飘地去市场逛了逛”,花了15元,购入硬板床一张。
在沈宁眼中,陈蕾“有着什么都能做好的自信”,总是能使用“非常规”的方式去解决困难。
2007年,陈蕾前往意大利参加当年由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组织的国际癫痫夏令营。在那里,她见到了不少知名癫痫专家,更发现了自身知识的欠缺。回国之前,她在网上搜到了中国抗癫痫协会创会会长李世绰的邮箱地址,给他发了一封邮件,建议“让夏令营在中国这片美好的土地上举办”。
这是如今陈蕾自己都觉得“不太得行”的事情之一:“怎么会有一个初出茅庐的研究生有勇气发这样一封邮件?”
但勇气最终真的开花结果了。2011年,中国抗癫痫协会将国际癫痫夏令营引入中国,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成都承办。陈蕾再次用不算太好的英文一封封地写邮件,邀请国外的教授、学员到中国来。
此外,陈蕾还有一份“要把事情做好”的责任感。
在她办公室的书柜里,塞着3层满满的书,《生殖内分泌学》《先天性心脏病超声精细讲解》《临床流行病学》……其中有不少非神经内科的医学书籍。在国内还不流行MDT多学科会诊的时候,陈蕾就意识到,女性癫痫生育问题不能只靠自己。她自己联系了不少心脏、妇产等学科的医生进行合作,同时,也花时间深入自学。
陈蕾在国内外首次建立的癫痫运动性发作标记定位方案,研制出的可穿戴监测系统,就是“医工结合”的产物——通过建立癫痫预警模型,实现准确识别癫痫发作,且能实时反馈预警信号给医生和家庭。
还有很多新问题需要去解答
夜晚,可能是陈蕾一天中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刻。当周遭变得安静,她终于有时间和精力投身于研究之中。她的团队成员们需要适应这种节奏——有几次,陈蕾带着他们讨论,直到夜里一两点钟,大家都快没力气了,她还像“打了鸡血”,想法一个接着一个往外蹦。
陈蕾的动力,一个是来自兴趣。研究生时期,陈蕾经常花很长时间呆在实验室里,这在临床医生中很罕见。自己动手、亲眼所见的过程,带给了她巨大的愉悦感。
另一个动力则是需要真正解决病人的问题。24小时待在医院的住院总医师时期,被陈蕾称为自己科研的“高峰时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研究型医院,做医生,要边看病,边做研究。”神经内科的病人经常晚上发病,被喊起来回房无法入睡的时候,她习惯看一看电脑,查一查文献、书籍,解决病人遇到的问题。
陈蕾记得,一位丈夫曾忧心忡忡地陪着妻子就诊:“我老婆能不能母乳喂养?”她脑海中浮现出很多同样忧心忡忡的脸庞,话到嘴边,却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接着,陈蕾辗转联系了有条件的地方,把病人们看病时同意留下的乳汁送去检测。
测出来发现,乳汁中药物浓度特别低。“这些病人都是生产几个月后的了,如果是初乳会不会有影响?”中秋节放假,她又开车到双流区一个刚刚生产的患者家里,采集了多个时间点的乳汁,测出来的浓度也不高。问题有了答案,陈蕾也松了口气。
如何架构团队?如何形成产品?如何发展智慧化?还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陈蕾去解答。比如,建立动物模型模拟探究癫痫女性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根本机制,建立女性癫痫知识图谱,布局人体体液传感,实现癫痫发作更早、更精准的预测……责任多了,时间少了,陈蕾在努力地寻找每个身份之间的平衡。
《女性癫痫》出版后,全国各地有不少病人慕名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来就诊。一位从扬州来的母亲,带着生病的女儿,在陈蕾面前拿出《女性癫痫》,上面用记号笔密密麻麻勾画的直线、曲线。陈蕾说,病人的认可,是她最大的动力,也是对她最好的评价。
标签:
3月2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四川首次授予5位青年科学家杰出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四川大学华西...
4月22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雅安市荥经县龙苍沟镇万年村,这个有2780人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门户,...
4月25日,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结合市民假期出行及返程需求,节前一天及节假日最后两天(4月29日、5...
之前在小区里8个分散的垃圾桶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3处整洁美观的生活垃圾集中分类投放点,每天定时定点...
一路花香,一路阳光,4月的攀枝花不仅鲜花盛放,还多了股毫不遮掩的热情。行走新巴蜀四川日报全媒体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