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残奥运动员们和成都体育学院医疗保障人员合影。
四川在线记者 魏冯
北京2022冬残奥会将于3月4日至3月13日举行。此前,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大五的学生冷雯雯、王玉珏作为学生志愿者,跟着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在训练场分别服务3个月和半年之久,如今已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
冬残奥会开幕前,王玉珏会翻翻运动员们的朋友圈,向一名运动员问起他最近胳膊的恢复情况,鼓励他比赛加油;冷雯雯翻着朋友圈里运动员们的日常,为他们兴奋和紧张。他们打算在比赛结束后,再为运动员们祝贺。
近日,四川在线记者对话这两名学生志愿者,聊一聊备战冬残奥会的那些事儿。
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
角色——
做雪场终点的“健康守护者”,协助运动员开门、按电梯、推轮椅
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的终点,是王玉珏和冷雯雯都很熟悉的地方。过去几个月,他们要在高山滑雪训练场的终点站守着,一守就是5个小时——从早上从上午8点待到11点,下午1点待到3点。一旦有运动员负伤,他们就要及时冰敷、加压包扎。
“离开训练场,我们还要继续守护2个半小时,从晚上6点30到9点,继续给运动员按摩、针灸。”王玉珏说。训练前后,他们还要为冬残奥运动员贴肌贴,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
雪场终点“健康守护者”的人数,要根据当天高山滑雪具体训练项目合理分配。“如果冬残奥运动员们做回转这类运动风险相对小的项目,按照排班情况1名志愿者或队医要在终点待命;如果他们当天要做滑降、超级大回转这类运动风险相对大的项目,至少2名志愿者或队医在终点待命。”王玉珏说。
王玉珏在滑雪场。
这是冷雯雯第一次为残疾人运动员服务,也是第一次为冬季滑雪项目服务。此前,冷雯雯曾当过2018成都国际马拉松、2019年第十八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2018年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志愿者,负责运动员的伤病处理和反兴奋剂等工作。
在冷雯雯看来,做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此前三次大赛有明显不同。她举例:“运动员的伤病情况不同,滑雪训练场的温度零下20℃,有一些运动员脚部会冻伤,而按照反兴奋剂相关规定,运动员用药需要很谨慎,冻伤膏不能随便用,我们就用热敷、用姜片和葱段熬水泡脚等中医疗法,帮运动员们缓解冻伤。”
日常生活中,王玉珏和冷雯雯会协助部分冬残奥运动员按电梯、顺手开门、按电梯等。“我们日常中帮冬残奥会运动员时,能感觉到他们特别坚强和独立,有时也会跟我们说‘我自己来,谢谢!”
冷雯雯正在为冬残奥会运动员治疗。
收获 ——
用中医疗法助运动员疗伤 学会单板和双板滑雪
在当志愿者这几个月,王玉珏和冷雯雯都有不同的收获。
今年2月中旬一天,一名冬残奥高山滑雪男运动员因腋窝下的毛囊发炎,感到很是困扰。“当时我担心他控制不好造成感染,影响他日常的拄拐。由于运动员用药很严格,希望运用针灸治疗控制炎症,最后取得不错的疗效,这增强了我对中医的信心。”王玉珏说。
去年12月的一天,一名视力障碍的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女队员在训练中摔倒,头部着地后出现些轻微脑震荡,后续出现耳鸣、头晕,影响这名队员的睡眠。冷雯雯运用郑氏伤科理论给她针灸后,这名运动员的耳鸣有了明显缓解,晚上睡觉没那么困难了,后来这名队员还主动找她做过多次针灸。
冷雯雯正在为运动员治疗。
休息时间,冷雯雯就琢磨平时跟队时遇到的问题,查资料寻求解决方法;王玉珏偶尔会到雪场滑雪,他希望有天学会滑雪,这样就更了解滑雪运动,以后再有机会参加这类赛事提供医疗保障时,就可以直接进雪场参与现场治疗。
两人离开时,队里的教练和队员们都不约而同为他们送上祝福。
2月18日,冷雯雯从河北崇礼万龙滑雪场离开。她走的那天是一大早,有运动员在参加训练后给她发微信:“今天因训练没有送你,很感谢你的陪伴,祝你一切顺利”,还有队员给她送了纪念章。
临别前,运动员送给他们徽章。
2月19日,王玉珏拿着行李回家。临走时,一名冬残奥会运动员给他三个可爱的纪念章,几名运动员给他发来信息“到家没?担心你丢了自己”“以后在新的岗位要严于律己,做事雷厉风行,期待你有好的未来”“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考研一定要努力,祝你成功。”
离开前,王玉珏的单板滑雪和双板滑雪已达入门水平。他回忆,早期在学滑雪时,曾经闹了个笑话。“我想去看看他们咋进行高山滑雪动作的,结果因为我还处于初学阶段,直接翻过了滑雪场的安全防护网,大家都笑了我好久。”
王玉珏笑着说:“空闲时,有时运动员当起‘小教练’,教我如何在雪场‘刹车’,教我雪场刹车身体不要往后倾,否则速度会更快;我给教练治疗时, 教练也会跟我摆一摆滑雪的技巧,教我滑雪时身体不要往后靠……”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Olympic Winter Games
【相关链接】
团队名片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复合型科医保障团队:该团队由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郑怀贤骨伤研究所等部门专家共同组成。从2018年开始,团队选派2名队医去前方为中国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和中国冬残奥单板滑雪队提供医疗保障,2名学生志愿者为中国冬残奥高山滑雪队提供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服务时长从2个多月到1年不等,为队员进行伤病治疗、消除疲劳、健康科普、心理疏导等。同时,团队后方配备近20名专家团队,通过远程会诊协助队医为冬残奥会运动员进行更为精准的伤病诊断和治疗,负责科医保障总体设计实施、选派队医、综合协调等在内的综合保障,派出多学科专家们,定期去冬残奥队员训练场巡诊。
冬残奥会上,这些四川医生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冬残奥高山滑雪队队医: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黄思澈
冬残奥单板滑雪队队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杨敏
冬残奥幕后医疗保障团:由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运动医学与健康学院、运动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郑怀贤骨伤研究所等部门专家组成(何本祥、叶锐彬、胡毓诗、廖远朋、吴青松、周继和、罗安民、赵超、朱宇晨、宋思琦、王传恩、李宁、康良、孙君志、汪敏加、戴玮、王帅)
冬残奥高山滑雪队学生志愿者:成都体育学院冷雯雯、王玉珏
标签:
四川在线记者对话这两名学生志愿者,聊一聊备战冬残奥会的那些事儿。
应对灾害,除了不断提高应急预警与处置能力外,怎样提高民众的应急自救能力也至关重要。
初春时节,一场又一场头脑风暴在成都新都区刮起2月28日,新都区举行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2022年3月3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