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置的工业厂房改造成为年轻人集聚的创业园区;杂草丛生的堤坡被打通,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气息浓郁的石拱桥;老小区里杂乱的电线消失了,受年轻人欢迎的新业态进来了……近年来,广州的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带动了一批老社区重焕新生。
社区容貌品质提升是观察城市基层治理变化的小切口。今年,《广州市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新鲜出炉,将容貌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升级为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行动,这也意味着全市社区容貌品质迈进全域提升、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将渐进式、持续性推动社区容貌品质全面提升。
近日,南方日报联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天河天力居社区、白云科甲社区、越秀旧南海县社区及龙腾社区,对广州社区容貌品质全域提升情况开展深入调研。
调研团队从旧厂房、城中村、中心城区老社区三个类型的样本中发现,广州的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面子”与“里子”并重的模式,在改善社区容貌同时兼顾社区文化内涵,不仅人居环境改善收效明显,在扩大社会效益、提升经济效益上也取得一定成效。而年轻人的回流,正是“老社区”获得新活力的有力证明。
旧厂房变新园区
正值早高峰上班时间,背着双肩背包的年轻人从东圃地铁站B出口涌出,步入紧邻的商贸园区盈科智谷,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米色或灰色外墙上点缀亮色色块,棚顶藤蔓生机勃勃,年轻、活力是这里给来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但其实,这里原来是天河区前进街天力居社区一片见证了广州工业发展的老旧厂房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东圃地区涌现大批工业,形成最早期的大埔工业区,其中包括双荣纸业公司、针织厂、印染厂等近10个单位。之后随着传统工业的转型和城市推进的发展,大埔工业区的厂房开始逐步外迁,物业厂房渐渐空置。
“后来前进街将原来废旧的工业厂房进行翻新改造,并初步形成一个创业园区,最初以仓储为主,办公为辅,形成东圃地区相对成型的商贸园区。”广州日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徐国庆谈起盈科智谷成型的历程。
“近年来,园区进行了第二次的升级改造。”期间,打通了园区与黄埔大道的连接干道,形成了从黄埔大道和东圃地铁站B出口到园区的直线通道,便利的交通成为了园区的最佳区位优势。目前,园区已经形成了一个集科研、孵化、商贸、文创于一体的‘创业孵化基地’。”徐国庆说,现在的园区内的22栋办公写字楼入驻了300多家企业,以互联网科技、电商、服务行业为主。
记者了解到,由于盈科智谷和法院小区毗邻,天力居社区采用“盈科智谷+法院小区”整体提升作为试点,打破居住社区和生产社区的界限,让两者充分融合,形成了改造中的产城融合模式。白天,这里是生产。入夜,这里有生活。工商业、高端服务业和住宅融合,社区资源充分利用,使得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
从旧厂房到新园区,天力居社区通过提升社区容貌,引进高科技的年轻化的产业,为原本老旧的社区注入了新鲜血液。
旧村庄换新容颜
一片风水塘,岸边荔枝垂。穿过科甲牌坊走入白云区嘉禾街科甲社区,广场平整,视野开阔,一座灰白主色调的石桥跨于水塘之上,题联“科才辈出、甲水祥开”的仿古石门楼古色古香,科甲村浓郁的文化气质从一桥一门楼的细节中透出。
但在社区容貌提升改造前,风水塘边风景与现下差别甚远。在塘边,记者见到风水塘原先的模样,石拱桥的原来位置是一条土堤,将风水塘一分为二,堤上被来来往往的行人踩出一条小路,堤边尽为杂草。
“我们打通了分隔水塘的堤坡,在科甲风水塘修建观光碧道、观光石桥和石门楼,打造湖光美景。”白云区嘉禾街党工委副书记王亮告诉记者,科甲村的市级容貌示范社区创建围绕“一街一塘一园”开展,他们还对科甲党建公园拆除违法搭建,扩展休闲空间,修建篮球场,打造群众休闲运动场所,全面升级改造了科甲商业街道路立面及建筑物外立面。
而社区容貌品质的提升不仅为村民带来了优质的居住品质,还优化了社区的营商环境,提升了经济效益。嘉禾街科甲社区商业街创建前大多是小型皮革和机床加工厂,产业低端,污染严重,而商铺外立面和招牌的升级吸引了商户入驻,社区原有低端制造在市场作用下转型为商品销售,业态明显提升,租金大幅提升。
有个村民算了一笔账,一个一百多平方米的档口,在社区容貌提升中的花费约为12万元,现在通过销售上涨,成本一年就可以挣回。
其实,科甲村的市级容貌示范社区创建不仅看“面子”,也看“里子”。沿塘边行去,重修重建后的杨氏祠堂和远清家塾、玉富家塾、兆宏家塾、应和书舍等老旧建筑组成古建筑群落,家塾门口广场拆除违建后形成连片大广场,在承担社区文化活动功能之余,和石门楼、石拱桥共同构成科甲社区的“门面担当”。
随着社区容貌品质提升效果显现,周边建筑的所有者也受到感染,自发地对建筑进行提升改造。如今,与祠堂家塾老建筑群隔风水塘遥相对望的另一边,工程车正在施工,一片新的文化长廊正在孕育中。
老社区有新业态
对于地处中心城区的社区而言,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在面貌上虽不如村庄改造般“天翻地覆”,但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通过修饰细节,引导居民生活与文化景观相融,在社区文化氛围营造上却大有可为。
位于广州传统中轴线上的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是名副其实的老城中心街区,历史可追溯至秦代,这也意味着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社区内的历史文化遗存较多,分布了1处文物、72处民国时期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有目前广州市最具规模、保存最好的民国初期建成的建筑,是广州近代集合住宅的典型代表和体现“最广州”特色的社区。
改造也要因地制宜。在大公报的临时旧址小洋楼旁,一片小空地上安装了长凳,绿树荫下好乘凉,成为了社区居民闲坐休憩、孩童嬉闹玩耍的小广场。建成了小型的博物馆,图文并茂讲述着社区作为欧阳山代表作《三家巷》原型地的渊源。
但“老社区”并不“老”,不少年轻人青睐这里。记者发现,不少红砖洋房的一层是临街店铺,手作店、咖啡店等年轻人喜欢的文艺小店就“栖息”在这里。旧南海县社区主任叶露雅告诉记者,社区以商业经济思维,盘活资产,保护文物,引入各类新业态管理经营。从小在旧南海县社区长大的80后创业者谢碧茵也在去年年初将美术室搬到这里,这里正在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基地。
离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不远处,在越秀大塘街龙腾社区,变化正在发生。这片只有0.2平方公里的社区有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广东贡院明远楼旧址、中山大学天文台等建筑,红色资源是最突出的特色。
社区在主干道、口袋公园及明远楼周边等重要景观绿化带内,通过种植主题花木与引入社区历史变迁的石刻等,体现龙腾社区特有的贡院文化特色,正在修缮中的广东贡院历史陈列馆将在未来为这份贡院文化特色再添上亮丽的一笔。
■专家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市容的打造蕴含社区内生性的发展和增长逻辑
超大型城市的治理已经成了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具有复杂性、异质性、关联性等特征。广州在社区容貌品质提升上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能够回应人民的需求,二是能找到方法来推动,三是能够创新城市治理机制。
任何一个社区其实都是城市治理发展系统的一种微观呈现。广州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接下来的提升计划是城市治理系统化的切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市容市貌的打造虽然是表面,但内里蕴含一个社区内生性的发展和增长逻辑。
同时,这也是广州城市治理精细化的载体。提升工作通过小项目的方式发动群众参与,培养基层民主自治能力,让人人都有话讲,人人都可以参谋,人人都可以有点子,人人都可以有想法。
此外,这项工作还可以成为城市治理协同化的样板。在治理过程既包含了多元主体的参与,也包括了全过程协商,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可以成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林:社区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今年广州提出社区容貌品质要全域提升,其实也反映了广州将社区容貌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这个抓手和重点找得非常准,充分体现了“我为群众办实事”,这是与群众每天每时每刻的生活紧密相连的,老百姓最关注的,就是每天出门看到的以及行走经过的城市容貌,这项工作站位很高。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广州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科学化和精细化,也是落实老城市新活力,以及对大城市的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最好展示和一个抓手。
广州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占卿:广州在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方面担负特殊的使命
我国拥有众多的大城市,超大城市的社区治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广州在超大城市社区治理方面负有特殊的使命。
超大城市的社区治理是很复杂的,城市内有快速扩张的人口,有不断建成的新社区,有不断老化的老社区。广州是一个率先发展的城市,也是一个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常住人口规模非常庞大,广州必须要促进城市的发展平衡,防止出现城市的铁锈地带和遗忘的角落。广州的社区容貌品质提升工作充分体现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的理念。*(●南方日报记者郑慧梓冯艳丹马艺天)
近日,贵港市举行全面推行林长制成效新闻发布会。2021年6月,该市下发《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如今...
1月上旬,天门公共卫生补短板项目——石家河卫生院住院楼竣工验收合格,该卫生院是天门市公共卫生补短板...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河北省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实施方案》,推行服务型、差异型...
再过两个月,大厦运营团队工作人员和多个政府部门将联合入驻。1月11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中信泰富大厦...
日前,书香湖城,阅读暖冬全民读书暨法治书香润衡水活动启动仪式在衡水市图书馆举行。此次活动由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