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1年底,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55%,居全国第三位;林业产业总产值8487亿元,排名从2015年的全国第五位跃升到2021年的全国第二位。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不断释放,累计直接带动60多万人稳定脱贫,带动120多万脱贫人口稳定增收……7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成效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资料图)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自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西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不断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深入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力乡村培育生态富民支柱产业。
自2018年底广西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全区累计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油茶产业补助资金14.5亿元,连续3年平均投入资金4亿元以上,完成油茶新造林170多万亩、低产林改造150多万亩,创建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425个,油茶经营总面积达到850多万亩,年产茶籽45万吨、茶油10万吨,实现综合产值400多亿元。目前广西已有油茶企业100多家、油茶专业合作社439家,带动30多万农户通过种植油茶实现增收。
二是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双千”计划,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广西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推动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发展。2015年,广西率先成为全国首个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的省(区),获国家开发银行授信300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相继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累计授信额度超过1000亿元。截至2021年底,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面积超过1100万亩,建设规模稳居全国第1位,累计增加项目区林农收入近4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超过4万个。
三是认真落实生态护林员选聘政策,巩固生态补偿脱贫成果。
“十三五”期间,生态护林员选聘政策作为林业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要举措,带动广西超过24万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脱贫”。2020年以来,每年争取国家安排广西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5.02亿元,资金量排在全国第三位。在保持生态护林员队伍总体稳定的前提下,广西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目前广西67个项目县选聘续聘生态护林员5.68万名,带动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有力巩固了生态补偿脱贫成果。
四是不断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打造乡村现代特色生态产业。
近年来,广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济规模和产值自2011年以来连续11年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广西林下经济面积发展到6924万亩,林下经济年产值1263亿元,惠及林农1468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600多元。广西脱贫地区林下经济产业快速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占全区的63%,林下经济产值占全区的52%,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
▲南宁市邕宁区那楼镇一处山林中,村民在林间忙着管护作业。广西日报记者 周军 摄
五是加快创建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农村人口就业增收。
目前,广西建成自治区级现代特色林业示范区96个、县级示范区106个、乡级示范园227个、村级示范点821个,引进1441家企业入驻示范区,辐射带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94家。通过在示范区推广“保底分红”“劳务承包”等多种合作发展模式,年均带动12万人就业,为各地现代林业发展和乡村林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六是深入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2018年以来,广西以实施“绿美乡村”建设工程为抓手,持续推进村屯绿化美化,打造绿化美化景观提升示范村屯500个。共创建“全国生态文化村”47个、“广西生态文化村”66个、“广西森林村庄”612个,村庄绿化覆盖率由2017年的36.28%提升至2021年的40.55%。今年广西全面启动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计划用4年时间推广种植1000万棵珍贵树种,实现造绿与造景造富造文化相结合,厚植乡村生态文化底蕴。
▲7月12日,在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竹桥村桥头屯,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与绿水青山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龙林智 摄
七是持续开展科技推广服务,提升乡村林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
近年来,广西林业部门主动下沉林业技术资源,线上线下融合发力,为林农提供生产指导、技术推广、示范建设等多方面林业技术服务。2018-2021年,全区组织开展林业科普惠农增收活动160期,培训林农1.5万人,发放培训资料4万多份,赠送良种苗木38万株。累计向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边境县、脱贫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等87个县(市、区)选派林业科技特派员1170人次,指导提升油茶、澳洲坚果、八角等栽培管护技术水平。
八是扎实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2021年以来,自治区林业局定点帮扶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6个脱贫村,选派第一批17名优秀年轻干部驻村帮扶,会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出台专项规划,合力打造各具特色亮点的示范乡村;投资5.5亿元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建设年产35万立方米的超强刨花板生产线,可带动5000人以上就业;引导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农村低收入人口就近到区直林场营林基地参与造林、抚育、采伐等工作,每年安排约1000人就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请问“十四五”期间广西林下经济发展有何新的举措?
答:林下经济是绿色经济、特色经济、立体经济,是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通道和有效途径。“十四五”期间,广西林下经济发展将围绕“双稳、双增、双创”目标要求,实行“强龙头、聚集群、创品牌”,推动林下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促进林下经济结构优化,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是组织实施新型经营组织引领工程。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引导企业采取兼并重组、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大型林下经济企业集团,打造知名企业品牌,提升龙头企业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带动能力。“十四五”期间,培育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0个以上,市级龙头企业20个以上,林下经济产业化联合体50个以上。
二是推动区域优势特色集群发展。根据各地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条件,集聚资源、集中力量,结合各类农林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林下生态养殖、种植示范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创建要求和标准,多点布局创建集种植、养殖、加工、物流、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高质量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十四五”期间,建设“一场一品”示范林场13个,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县10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以上。
三是开展“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组织林下经济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支持相关企业参与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助力行动,提升地标林下经济产品品牌影响力。积极挖掘和培育“桂”系列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系列品牌文化。“十四五”期间,创建以“产地名+产品名”构成的区域公用品牌20个以上;创建以企业名称为品牌名称的企业品牌30个以上,产品品牌50个以上。
四是构建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林下经济产品原产地保护,推动企业标准化生产,鼓励行业协会、生产企业制定和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加强检测和评价技术研究,完善林下经济产品检测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总之,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到2025年,全区林下经济发展面积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林下经济产品种类稳定200种左右;林下经济总产值增加到1400亿元,累计惠及林农1500万人次,将林下经济产业打造成为乡村经济的增长点。
问:请问广西开展珍贵树种进百城入万村行动,大力推广种植珍贵树种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开展这个行动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我国珍贵树种资源较少,后备资源严重匮乏,珍贵木材主要依赖进口。广西的珍贵用材大多从东南亚等国家进口,区内无资源可采,需求缺口很大,市场前景广阔,值得大力培育。广西自然条件优越,乡土珍贵树种种类多而且分布广,种植珍贵树种有基础、有优势、有潜力。珍贵树种经济价值高、生态效益好、文化底蕴深,生长年限越久价值越高。广西有许多经济价值极高的珍贵树种,如海南黄花梨、楠木、柚木、格木、蚬木、铁力木等都非常适合在适宜的村屯四旁种植,生长良好,集绿化美化和高经济价值于一身。在乡村(单位、点片)等地推广种植珍贵树种,不仅可提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还可为国家储备大量的珍贵木材资源,培育更多的名贵观赏资源和优质康养资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储备巨大的绿色财富。
在城乡绿化中推广种植珍贵树种定位为“见缝插珍”“锦上添花”,重点在已规划的绿化用地上进行种植。
一是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各地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城乡绿化特点,在合适的地方选择适宜的珍贵树种种植。
二是坚持城乡兼顾原则。推广种植珍贵树种要城乡同时开展,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进,实现城乡绿化美化一体化。
三是坚持合理套种原则。在原有绿化地中套种、补种乡土珍贵树种,或者在新建工程中安排一定的种植比例,不得毁树种树。
四是坚持大小结合原则。遵循使用习惯和树木生长规律,按照节俭绿化的要求,采取常用树种使用市场通用大苗为主、珍贵树种使用2-3年生相对小苗为主的大小苗结合种植模式,实现绿化速度和绿化质量同步提升。
五是坚持分期分批原则。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绿化用地,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分期分批种植,做到久久为功。
标签: 森林覆盖率
截至2021年底,广西森林覆盖率达62 55%,居全国第三位;林业产业总产
我市医院接诊两位热射病病患应对热射病 预防中暑是关键近日,桂林
近日,桂林交警实名曝光在2022年7月15日至2022年7月21日期间,我市
市民“一证通查”名下发现4个异地号码消费者多方奔走 两地通信公司
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南宁讯(记者 梁莹 通讯员 陆帅)日前,记者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