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
“家事”变“国事”,“依法带娃”时代来了!
□本报记者 蒋璇
近日,“中国父母进入依法带娃时代”冲上网络热搜榜。
随着2022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正式实施,“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理念上升到法律层面,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已然从“家事”升级为“国事”。“依法带娃”对每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家长们的“首任教师”怎么当?“第一课堂”怎样教?桂林在家长教育培训方面有什么先行的实践范例?这些都成了当下桂林市民讨论的热点话题。
连日来,记者采访市内多位家长、教育工作者及相关行业专家,了解他们对新法实施的看法及为此所做的改变。
家长:家庭教育成了一门课程
记者看到,《家庭教育促进法》共六章五十五条,针对未满十八岁的未成年人,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和划分。如细化监护人职责中,规定了家长应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智力发展状况;同时,对于分居、离异等特殊情况家庭的家长也做了要求,双方需各自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等。
值得一提的是,家庭教育还融入了当下备受关注的“双减”内容,规定父母应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内容。
新法一经实施,立即引发众多家长的深层次思考。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明确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明确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性格决定命运。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等。”桂林市育才小学一年级三班学生黄诗岚的家长对记者说,“新法的实行让教育真正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融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具有里程碑意义。”
市民周女士的女儿今年刚读幼儿园中班。她认为,一直以来,“教什么”“怎么教”,都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比较困惑的两个问题,新法的出台为家长指明了方向,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盏明灯。同时也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要学会倾听、学习、沟通,和孩子共成长。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不是无师自通的,家长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市民马女士坦诚地说,以前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比较急躁,甚至出现过激的行为,觉得家教嘛,就是关起门来做的事情。“但是现在再有同样的情况,就要考虑可能触犯这个法律了,它对我们的行为是一个约束。”
“今后要依法带娃了,以前那种‘棍棒下面出孝子’等错误教育观念和不恰当的做法都要改变,家长要约束自己的行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已是两个孩子爸爸的莫先生表示。
市民朱女士是名全职妈妈,她觉得新法让“忙”得没时间带孩子的爸爸们再也没了借口。“我在家带孩子,丈夫上班。过去他会借口工作忙,很累,不参与亲子教育。我看新法中有一个说法叫父母共同教育,要求父亲这个角色更多参与。所以不要找借口了,父母都要对孩子的教育负责。”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家长都表示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感到鼓舞,在积极学法、用法,不少人甚至准备考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也有小部分家长则对自己作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这个角色不明晰,有点无动于衷,依旧在固守自己的教养方式。
在“触动小”和“无感”的家长中,又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觉得自己管不了孩子,力不从心使不上劲,干脆放养;还有一种是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仍然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学校仍占较大比重,家长仅仅只是辅助者,并非主导者。
去年底,玉林某企业一批3 1吨、货值118 4万元的中药材在玉林海关办理检验检疫手续后顺利出口。在玉林...
全国先进!正在公示!
今日起,封闭!广西这两段高速公路禁行!
冷风冷雨冷入桂寒树寒枝寒入骨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