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广西启动普通高中“三新”改革,权威解读来了!

  • 2021-12-03 16:24:06 来源:广西法治日报

2021年秋季学期,广西正式启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和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从课程、教材以及高考模式都面貌一新。

为方便家长理解政策,11月29日晚,南宁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发表致家长的一封信,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以下简称“三新”改革)有关内容进行梳理,并给出建议。

记者围绕选课走班、综合素质评价、学业生涯规划等家长关注度高的话题进行了采访。  

▲南宁一所高中的高一学生通过学业飞行棋游戏学习学业生涯规划知识。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摄

明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

根据南宁市教育局政策解读,2021年秋季学期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将取消文理分科,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开始选课走班。各普通高中将针对我区选择性考试科目12种组合,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合理选课。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将根据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  

▲南宁二中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摄

记者了解到,南宁二中、三中都在为即将到来的选课做准备,两所学校已分别组织高一学生进行了两次模拟选课。目前,南宁二中设计了大走班和小走班两种方案,并在电脑上进行了模拟排课,但采用哪种走班模式,还没有最终确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外省实施新课改的地区看,大部分学校采取小范围走班模式,即由主要科目一起上课的学生组成行政班,选考的一两门学科进行小范围走班上课。虽然选课走班是一校一案,但预计南宁大部分高中也会采取小走班的方式。南宁市教育局提醒,一定要理性选课。选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理性地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此外,选课走班的关键不在于“走”而在于“选”,要重视积累高一模拟选课走班的经验,结合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和性格测评,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综合素质评价作用提高

据悉,“三新”改革后,学生学时和学分有所变化。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每周35课时,18课时计1学分。学生完成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高中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42学分,选修课程14学分。

同时,从2024年开始,我区将采取“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新机制。高校将依据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来进行招生录取。  

▲南宁三十六中老师对学生进行“三新”改革的政策解读。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摄

南宁二中副校长邓嘉慧介绍,改革后一个显著变化是综合素质评价作用提高。过去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不够重视,今后学生参加研学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会明显增加。

家长应帮助孩子进行学业生涯规划

“三新”改革以来,各高中学校将学生的学业生涯规划列为要务之一。12种组合对应着不同的专业,学生在确定选考科目时,需要明确今后想学什么专业,从事哪方面的工作。  

▲南宁三中举行生涯规划游园会。南国早报记者 蒋晓梅摄

近日,南宁三中举行了高一年级生涯规划游园会。通过生涯迷宫、多维角色设定、我是梦想家等多个特色活动,让学生了解感兴趣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同时,还举办了一场模拟招聘会,各“企业”提供了多个不同领域的“岗位”,同学们手持简历到自己的意向单位进行面试,感受用人单位的需求。

南宁市教育局建议,家长可通过调研、读书、请教专业老师、进行专业测试等途径,帮助孩子掌握认知自我、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识学业与生涯规划的关系。同时,应督促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在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中逐渐形成生涯思考和生涯规划,为高二年级的选课走班做好准备。

来源:南国早报

标签: 来了 广西

推荐阅读

玉林全力服务中药材出口 打造出口优质快速通道,降低企业贸易成本

去年底,玉林某企业一批3 1吨、货值118 4万元的中药材在玉林海关办理检验检疫手续后顺利出口。在玉林...

全国先进!正在公示!

全国先进!正在公示!

今日起,封闭!广西这两段高速公路禁行!

今日起,封闭!广西这两段高速公路禁行!

冷风冷雨冷入桂 寒树寒枝寒入骨

冷风冷雨冷入桂寒树寒枝寒入骨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程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议程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