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到2025年末超1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超2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这是增城区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不久前闭幕的增城区第二次党代会上,深刻阐述了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的宏伟蓝图,并明确实施方略为坚持“两区带动”,在六个方面奋勇争先。10月28日,增城区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对今后五年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党代会精神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2.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位,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落地落实更要真抓实干。
增城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霍阳指出,今后,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坚持增城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着力在提高政治能力、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打造高水平战略平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强区、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现代城区、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十个方面真落实,以“十个真落实”贯彻“六个奋勇争先”,做强做优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吊臂起落,机器轰鸣,火热建设。
维信诺第六代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广州李尔搬迁扩能等项目实现部分投产;永旺梦乐城·名古汇开门迎客;工信部电子五所工作区已建成15栋单体并投入使用;宝盛国际视光科技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正在火热招商……
“预计今年底,我们的新生产基地能完成十多万平方米的厂房建设,明年可以达产!”众山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明信心满满。作为金属异型材料生产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众山精密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凭借产品技术优势成为苹果公司的合作供应商。
利用区位优势,强化创新协同联动,发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优势,增城探索“广深研发,增城转化”联动机制,吸引更多科创企业、更多科技人才到增城创新创业,为行业龙头企业做好配套、当好生产基地,积极引导优质产业项目到增城发展。
增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五年来,超视堺8K、维信诺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营,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在实体经济的支撑下,增城区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今年前三季度,增城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2.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位。飘红的成绩单,离不开优化产业布局、创新驱动发展、营商环境保障等高质量发展“组合拳”。
在打造高水平战略平台上真落实——
过去五年,增城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实施“一区多园”管理,引进广本销售公司、中汽研等146个项目,投资总额1483.7亿元。接下来,增城将以平台建设为主战场,实施“三个万亩”计划,依托重大产业园区,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产城融合,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在建设科技创新强区上真落实——
过去五年,侨梦苑“一苑多区”加快建设。分园区达到11个,引进创新创业项目452个、“双创”领军人才283人。接下来,增城通过构建高水平创新载体、培育壮大科技创新型企业、大力引进和培育创新型人才,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成为湾区中部创新节点。
在营造一流发展环境上真落实——
过去五年,增城推出“三证合办”“三册合办”等创新举措,为企业精准提供“保姆式”“一站式”服务,成功跻身营商环境百强区。接下来,增城将构建务实高效管理体制、建设高效便捷政务环境、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前瞻谋划、部署推进一批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改革举措。
乡村振兴走在前列
只需一个小时车程,就能实现从“繁华都市”到“世外桃源”的切换。
十里碧道穿村而过,清澈的溪水涓涓细流,别具特色的民宿错落分布……走进小楼镇邓山村,一幅精美乡村的美丽画卷映入眼帘,展示乡村振兴的崭新气象。
一个贫穷落后的“空心村”变成了游客纷纷慕名前来打卡的“网红村”。“电话订餐订房间的游客越来越多,一个月有三四万块钱的收入呢。”邓山村梅中社社长梁赖共,第一个在村里办起了民宿。
增城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的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高质高效组织推进乡村振兴,全区变化显著,各方面进步明显。今年上半年,增城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3.85亿元,同比增长11.1%。
成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引进培育12家优质农业项目,高标准建设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地理标志总量位列全省各区县第一。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3%……近五年来,增城在“三农”领域持续走在前列,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良好基础。
乡村振兴是增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只有通过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增城的广大农村地区,处在广深两座超大城市的中间节点,城乡交融赋予了其独特的比较优势,也就有了超大城市特色的乡村振兴思路。在“十个真落实”中,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在推动乡村振兴出新出彩上真落实至关重要。增城区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具体部署:先行先试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数字农业试验区、美丽经济示范区,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延伸,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更要转化“美丽经济”。
主动对标对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求,增城将集中资源打造时光穗道等27条新乡村示范带,加强乡村风貌管控,提升乡村颜值和品质,推动资源要素向“美丽经济”产业汇聚,打造美丽经济示范区。组建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整合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农业产业项目、特色专业村等现代农业产业要素,推动乡村高颜值生态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有机统一。
民生福祉更有保障
尚未走进荔湖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服务中心),就听到舞蹈室传来的动感音乐和老人开朗的笑声。
“没有征拆之前,经常插秧、种菜,住上楼房之后,很少干农活了,反倒觉得身上到处不舒服呢。”荔湖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使用,让家住荔湖街罗岗村的徐婆婆多了锻炼和休息的地方,她说蹦蹦跳跳后身体轻便松快很多,除了每周的闭馆日,她几乎天天都来。
“以前各村的老人活动中心,偏向于提供活动场地,功能较为单一。升级后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功能更为全面,全方位满足辖区老年人养老需求,构筑幸福养老家园。”荔湖街公共服务办公室民政组负责人刘蕾介绍。
另一边厢,几公里外的荔湖街五一村,地铁21号线钟岗站旁,一座大型建筑已然崛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进入大型医疗设备安装阶段,计划年内投入使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建成后门诊能力达5000—7000人/日、床位1000张,将是亚洲最大的妇幼医院,也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要分院区之一。
过去五年,增城累计投入民生及各项公共事业73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引进华师附中、执信中学等一批优质学校,完成45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累计增加学位7.2万个。实施学前教育“5080”计划,五年新增公办幼儿学位2.99万个。引进优质医疗项目8个,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建成运营,新增医疗床位1348张,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加快建设,区人民医院成建制移交给广州医科大学管理。全区266间村卫生站全部实施“一元钱看病”建成镇街颐康中心13家,备案养老床位6077张……从引进新增优质学校,到完善医疗体系建设,再到扩大民生保障覆盖面,增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发展,在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上真落实。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在教育方面,增城将大力发展托育服务,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新建公办幼儿园40所以上,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2万个以上。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推动老旧城区学校改造,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育提质升级,新改建中小学校32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5.4万个。
在医疗方面,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市妇儿中心增城院区、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区人民医院(广医四院)高水平发展,启动广州科教城综合医院建设,力争创建2家以上三甲医院。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支持区中医医院扩建提升。全面推广“一元钱看病”。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易地迁建区疾控中心。
在社会保障方面,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羊城行动,打造“增城妈妈”家政品牌,新增就业3万人次以上。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推进镇街颐康中心和村居颐康服务站建设。健全困境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
人民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幸福感真实的体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按照“在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上奋勇争先”的部署,“十四五”期间,增城将更加合理配置资源,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夯实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幸福基座。
■数据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今年前三季度达到892.6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超千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230亿元,年均增长8.9%。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57家,拥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2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4家、市级企业研发机构105家。新增专利授权量、注册商标分别为“十二五”的4.96倍、4.57倍。
“三引”工作成效明显。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51人次,引进产业项目455个、总投资3010亿元,33个汽车产业链项目落户。
●城乡融合发展显著加快
成功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珠三角片区第一名。引进培育12家优质农业项目,高标准建设5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地理标志总量位列全省各区县第一。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7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2.86万元,年均增长10.3%。创建干净整洁村285个、美丽宜居村224个、特色精品村40个,建成乡村公厕450座。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中国丝苗米之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
●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教育医疗事业加快发展。完成45所中小学校新改扩建,累计增加学位7.2万个。实施学前教育“5080”计划,五年新增公办幼儿学位2.99万个。引进优质医疗项目8个,南方医院增城分院、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建成运营,新增医疗床位1348张。全区266间村卫生站全部实施“一元钱看病”。
民生社会保障更加有力。低保标准从“十二五”期末的650元提高到1080元。建成镇街颐康中心13家,备案养老床位6077张。建成14个安置新社区,7590户村民完成回迁。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1350套,完成旧楼加装电梯294台。
■观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董小麟:
嵌入广深联动
把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
在迈入“十四五”之际,增城区的综合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原副校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董小麟从区位创新、交通、要素等条件分析指出,增城应抓住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并采取有效举措使之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
从区位创新条件看,增城西依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东南连接松山湖科学城、光明科学城等大湾区最具标志性的科技创新园区,有利于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轴带上的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从区位交通条件看,增城拥有广州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既是广州国际化综合性交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辐射粤东沿海经济带和连通我国内陆腹地的重要交通节点,对于聚集人流商流物流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条件。
从区域要素条件看,在广州11区中,增城区面积第二,土地资源供给条件相对领先;同时,该区拥有技能型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集聚的规划布局,可为相应的产业布局提供校企合作便利和充足的人才供给。
在此基础上,增城如何利用好既有比较优势?
董小麟指出,首先,增城要在广深双城联动中,主动承接广州、深圳以及东莞的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对接、延伸广深港澳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重要基地而配置资源。其次,增城可依托区内应用型技能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单位众多的优势,在继续引进高质量人才的同时,加强政产学研在区域内外的协同,增强服务广深莞产业链的支撑能力。
同时,增城应当发挥拥有广州东部重要交通枢纽的条件,不仅为本地发展引入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也为增城所拥有的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输送更大的游客流量,提升“人气”转化为“财气”的能力。未来,需要更紧密对接国家、省和广州市“十四五”规划体系,推进制度性创新,促进资源配置水平的升级,如争取在增城设立省实验室分中心,以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南方日报记者朱伟良李鹏程通讯员朱卓东)
1月10日,河北消费品工业网上年货节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省工信厅举办。启动仪式上发布了首批河北消费品工...
1月6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近日出台10项措施,确保粮油肉蛋奶果蔬菜等重要民生商品市场价格平稳、供应...
2021年前3季度,2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收1333 3亿元,同比增长25 6%;实缴税金33 7亿元,同比增...
为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秦皇岛市发改委扎实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标...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持续统筹疫...